RPA管理经验分享系列文章(二),覆盖三大阶段,RPA在企业落地的实践经验

说明:本系列文章的作者是联想集团全球IT运维总监邱雯,共三篇,主要介绍了RPA在企业内落地和发展中的管理心得与经验,希望该系列能为您的RPA管理提供借鉴价值,本文为第二篇。

在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完成后,在实践推广和落地中同样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给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把实践经验分为三个阶段,包括需求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运营维护阶段。

第一部分 需求阶段

1. 需求挖掘

RPA的需求不是自己摆在那里的,而是需要与业务用户交流和挖掘中才能够发现的。业务用户通常不是很了解RPA的适用边界。因为惯性思维,之前一直这么手工操做,并没有意识到原来可以做不同,可以通过RPA技术完全释放双手。

因此在公司层面,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宣传、培训、点对点的沟通其实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用容易理解的Demo给业务演示之后,非常容易引起业务用户的共鸣,进而离真需求越来越近。

同时,数据驱动的挖掘自动化机会点,是高效发掘机会点的一个很有力的输入。

2.  价值驱动

刚开始不要追求大而全的需求,而是从小而美的见效快的入手,从ROI高的入手。

什么是ROI高的呢?通常是价值产出高、开发投入低的,建议放在第一优先级来起步。

一方面是可以给团队信心,同时给业务管理层以信心,未来就有更大需求范围的扩充机会;

另外,不要忽视口碑推荐的力量,当几个成功的case实施后,业务部门之间也会交流。

而且这种口碑推荐的力量非常强大。

第二部分 方案阶段

1. 业务流程梳理

确认了需求不要忙于马上开发,而是先和业务坐下来梳理操作流程, 先标准化。

再看哪些可以优化甚至彻底改变, 再把优化后的业务流程进行RPA流程文档化,并且获得业务管理层的确认,再进行开发;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会让后面的成功上线事半功倍。

举例,某大型制造企业的全球内审案例,原有的业务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流程步骤是可以用现有的报表平台的数据满足的,而不用照搬业务的复杂操作来开发RPA,梳理优化完流程后,开发量大幅的降低了。机器人的稳定性也有了保障。

2. 整合的最优解决方案

基于需求,提供整合的最优解决方案, 不要神化RPA。

举例,财务的一个需求,数量级500万条,基于规则做逻辑清洗和加工, 单纯用RPA是可以做,但是效率并不高,采用RPA结合大数据平台来做,效果就非常好。

因此,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综合全面的考虑,让RPA成为超级自动化的粘合剂,把多种技术结合达到1+1远大于2的效果。

第三部分 运维阶段

1. 开发规范化

项目开发完成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真正业务价值产出的开始。

而好的开发会让接下来的运维更加顺畅,因此在开发规范中,要求启用开发框架。尤其是复杂流程的开发就特别有优势价值。另外命名规则和交付文档标准化等等,都是对未来持续运维的一个保障。

如果不重视,未来运维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进而影响到RPA运行的效果。

2. 监控巡检

监控巡检的保障,是另一种主动预防业务影响的方法。

每个机器人上线,都为其部署监控功能,一旦有机器人异常中断,在业务发现之前,监控平台就会自动报警,并且自动通知到负责运维这个机器人的工程师。

而且根据业务影响紧急度, 定制化报警形式,紧急的就触发电话通知,不太紧急的自动触发邮件和监控单据报警。

这样在业务感知之前,IT就把问题修复好了,机器人继续运行,对于业务来说是完全没有异常问题感知。

声明:
1.本内容作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RPA学习天地立场,RPA学习天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2.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和授权,请联系工作客服微信号。
3.如果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邮箱或工作客服微信号。
作者:RPA小哪吒,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pa-learning.com/rpa-learning/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