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码头到智慧枢纽港:数字员工如何激活港口企业创新DNA?

当前,全球港口行业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吞吐量需求、运营效率瓶颈及低碳发展要求。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智慧港口建设指南》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若干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的目标。某港口公司专注于港口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开发与管理,依托所属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运营能力,正致力于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供应链优化、智慧港口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布局。

从人力码头到智慧枢纽港:数字员工如何激活港口企业创新DNA?

该集团下辖多个业态,业务种类繁多,痛点集中在人力密集型事务上:一是营业部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重复处理成员单位关于付款、账户等问题咨询;计财部每天从各业务系统人工获取相应数据,出具监管及内部日报等,每日必行的跨系统对账需耗费大量时间;二是财务公司目前服务成员单位数百家,根据监管要求,财务公司要实时根据成员单位股权变化,调整服务范围;但风险部对各单位的股权变化,数据报送存在时效压力;三是风险部负责数十种风险监测,以便及时为业务开展提供预警信息,但财司数据渠道较多,各系统数据形成存在依赖关系,按日监测工作量大。这些重复劳动导致三个问题——人力成本高、人工操作误差风险大、高价值工作投入不足

数字员工项目启动,开启数智化转型之路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集团选择与来也科技合作,启动了数字员工建设项目,目标是通过数字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将人力释放至分析决策等更具价值的工作环节。

该项目最初在集团旗下财务板块启动试点,主要基于财务部门的高频需求展开。通过数字员工将标准化、重复性的工作流程自动化。当前,数字员工已在财务等部门落地,覆盖账务处理、自动巡检等业务流,并计划在验收后启动多业态推广,开展全集团标准化流程调研,评估需求,逐步构建港口生态的数字员工矩阵。

谈及选择来也科技的原因,相关负责人坦言道:“在选择供应商时,专业性是基础。供应商必须具备深厚的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现场实施能力和售后支持和运维能力同样很重要,因为数字员工依赖于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系统弹框干扰数字员工执行。综合这几点考虑,集团最终选定与来也科技合作建设数字员工项目。”

从人力码头到智慧枢纽港:数字员工如何激活港口企业创新DNA?

阶梯式培训体系,提升员工主动性

自部署数字员工以来,集团内部联合来也科技对业务、IT人员进行双向赋能,涵盖数字员工技术原理与业务操作规范;试运行期间通过线上会议、场景案例复盘持续强化认知;目前正结合多业态调研开展“场景化宣讲”,以已落地的监管报送、对账等场景为样板,直观呈现自动化价值。

这一赋能体系不仅提升了员工的技术适应性,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业务团队的认知—— 初期对数字员工持观望态度的员工,在亲身体验自动化流程的效率后,态度发生显著转变。许多同事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共创:不仅积极支持需求迭代,还自发提出信贷报表自动化等新场景建议,甚至主动思考如何通过技术优化流程。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意识,正是赋能培训与场景化价值宣导的共同成果,业务与技术的融合从单向推行转为双向驱动,为后续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心智基础。

以轻量投入实现高效迭代

集团内部的数字化转型成功试点也为同业公司总结出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站在有自动化需求的公司的角度考虑,该企业建议从轻量级数字员工起步,验证可行性后再扩展至复杂流程,例如先在一个部门跑通全流程,沉淀经验后再横向复制;同时建立“试点-反馈-优化-推广”闭环机制,避免重投入场景因业务变动沦为“僵尸应用”。

该集团的数字员工实践,不仅是一场效率变革,更撬动了组织思维的进化。从财务场景的统一梳理需求、开发建设到全员自发的数字化提案,这场转型也向同业传递了一个信号——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不在工具堆砌,而在于让每个员工成为变革的共建者。

1.本内容作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RPA学习天地立场,RPA学习天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2.如果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客服微信号。